空巢老人:几多孤独几多苦?

发布日期:2015-12-07    类别:人口问题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一位未婚独居老人被发现在家中去世已有六年之久,只剩骸骨。也就是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老人的生死状况居然无人过问、无人清楚。这是人口快速老龄化时代的一个缩影和预警,老年人不仅空巢化,而且被边缘化、被遗忘甚至被抛弃。空巢老人增多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成年子女的流动、代际居住的分离和老年父母的长寿等诸多因素都加剧了空巢甚至独居的比例和风险。

孤独终老和老难善终已经成为老龄化中国的突出特点。这个案例反映出很多问题,对独居老人来说,纵是锦衣玉食也难敌“老来怕空”,而“孤独死”反映了中国社会远没有准备好应对老年空巢风险的巨大挑战。一方面在崇尚私密的城市社会,以邻为壑,老死不相往来;另一方面在人口居住分散的乡土中国,年轻人纷纷外出,离土又离乡,空巢老人悄然增加而社区为老服务远未跟进。

笔者提出的“有备而老”绝不仅仅是养老金的准备,重点在加快接地气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对最困难也最容易被遗忘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覆盖。在人口高龄化浪潮到来之后,“孤独死”事件将不断发生,成为老年生活的新常态。毋庸讳言,笼罩在“孤独死”阴影下的空巢老人普遍缺乏来自社会的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这是一个日趋严峻的人道主义问题。试问,如果赋予单位、社区或者邻里以关爱问候空巢老人的伦理责任和法定义务,何至于到六年之后老年人的“生死”才水落石出?!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文化式微的悲哀。

独居老人是潜在养老风险最大的一个群体。没有配偶疼爱、缺乏儿女敬爱、缺位社会善爱的独居老人普遍面临“空巢苦”问题:一是病苦,病时无人问、无人助;二是心苦,独居的孤独归根结蒂是社交性孤独和心理性孤独。“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形影相吊,孤苦难遣。

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居家照料和精神健康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居家养老是我国主导的养老模式,但空巢独居的居家养老由于缺乏内在的养老支持注定充满风险,所以助力社区为老服务和发展老年护理型养老机构势在必然。政府要千方百计提高老年人的养老福利水平,养老服务完全交给市场是危险的,市场在商言商,对有购买能力的老年人会有“偏爱”和“选择”,对无购买能力的老年人会“漠视”和“拒绝”,从而使得社会公正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所以,老年服务的福利化高于老年服务的产业化,不管是什么类型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终究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共享权利,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

老年共享应该成为老龄化中国的基本国策。一是老年共融,促使老年人和社会一起进步、共同发展。通过正社会化,使得老年人能够获得正能量,消除“空巢苦”。二是老年共建,社会要消除针对老年人的年龄歧视和能力歧视,让老年人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的建设,成为和谐社会、丰裕社会和公平社会的共建者,焕发“为霞尚满天”的自信自强精神,贡献老年人口红利。三是老年共享,共享发展成果和社会福祉是发展的终极关怀,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实现成功老龄化的重中之重,老年人的共享权利和水平最终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