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黑洞到人口激增,城市都经历了什么?

发布日期:2019-05-03    类别:人口政策

城市的极度发展是20世纪另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特征。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2%—15%,1950年则为30%,到了2001年,已经超过50%。这也代表了人类生存状态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在1880年之前,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曾经是人口黑洞,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地方病的肆虐和流行病的一再发作。1750年,伦敦大量的儿童和新到来的移民在短期内迅速死亡,结果抵消了整个英格兰自然增长人口的一半。但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公共卫生措施首先保证了洁净饮用水的供应,使得城市生活更加安全;到20世纪20年代,以中国城市的居民为例,其寿命远远超过住在农村的居民。此后,城市不断地扩大发展,这既出于自然增长,也由于外来移民的不断加入。

1900年,生活在城市的人口大约为2.25亿。到2001年约为30亿,增长了13倍。大体上说来,城市人口的激增最初出现在工业化时代(约1850—1930年)的欧洲、北美东部和日本。英国(1850年)是第一个半数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的大国;德国于1890年达到这一比例,美国在1920年,日本在1935年。接下来是苏联和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在这些国家,国家政府所倡导的工业化运动于1930—1970年间掀起了向城市移民的高潮。到了20世纪60年代早期,苏联和拉丁美洲(整体来看)城市化水平都达到了50%;1980年以前,由于政策的原因,中国大部分人口都住在乡村,但是,1980年以后,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形成人类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最为迅猛的城市化运动;很有可能中国将在2005—2010年间超过50%这一界线。

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在那些同时发现了铁矿和煤矿的地区,许多村庄几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城市,如德国的鲁尔地区就是如此。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也形成了大城市,比如,布宜诺斯艾利斯、墨尔本、芝加哥,它们中的每一座城市所居住的人口1858年都达到10万,到1900年则超过50万。(芝加哥当时以17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五大城市。)如果工业化发生在一国首都,通常就会造成人口更大规模的增长:如墨西哥城在1900年时人口为30多万,1960年约为500万,而到了2000年则达到2000万—2500万之众。的的确确,到2000年,那些规模不断发展扩大的特大型城市,如圣保罗、上海、开罗和德里,任何一座城市所拥有的人口数量都要比人类最初发明农业时整个世界的人口总数还要多,大致相当于工业革命时期大英帝国的人口总和。

从人口黑洞到人口激增,城市都经历了什么?

工业革命

从人口黑洞到人口激增,城市都经历了什么?

瓦特改良蒸汽机

人类生存状态的这一根本改变以尚未完全明晰的方式影响到人类生活的道德、宗教、身份、政治、抱负、教育、健康、娱乐等几乎所有的方面。在乡村背景下,大多数地方的人们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生活的行为方式,每一笔商业往来都是在相关各方到场的前提下进行的,每个人的信誉人人尽知,可以用各种传统的习俗来控制冲突的发生。而在城市背景下,此类风俗习惯与制约因素已经消失殆尽,只有依靠法律、警察和道德教育才能遏制弱肉强食的行为。形形色色的各类社会组织迅速产生,以满足城市生活的种种需求,这些组织从街头的帮派团伙到各类狂热崇拜的教派,再到街道互助组织等等不一而足。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找到一套令人满意的道德准则或道德方式来确保城市背景下和谐而稳定的社会关系。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烦恼,城市生活仍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进入上流社会的机遇以及投年轻人所好的各种刺激时时吸引着人们向城市迁移。1890年以后,城市也越来越多地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医疗服务、清洁水源和电力资源。1950年以后,较为容易地掌握驾驶汽车的技术确保人们在不致过度劳累的前提下维持一份稳定的收入。许多国家的政府担心城市会发生叛乱,因此,利用手中的权力,有时通过政府定价,有时通过没收农民所得,以保障为城市提供廉价的食物。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解释为何城市能够拥有持久的吸引力。

城市化也是致使197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在城市里,至少童工并不普遍,对于父母而言,将孩子抚养到15岁或20岁花费也很高;而在农村背景下,尤其在还要饲养许多牛和鸡等家禽家畜的地区,孩子大概到了5岁以后,从经济上讲,便具有了一定的用处。在城市,女孩子更容易获得正规的教育,而受教育较多的妇女通常生育孩子数目也较少。如此一来,只要城市处于统治地位,一两代人之后,人们就将放弃原先农村中多生孩子的想法而更少生育孩子。这一情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中欧各国表现得最为明显。大约在1930年左右,维也纳的人口繁衍十分缓慢,如果没有外来移民,该城市人口将会在一代人之内衰减3/4;柏林人也几乎不愿意生育孩子。到了20世纪70年代,城市化(以及乡下人的城市生活习惯)传播如此之广泛,在德国和日本,人口的发展达到次更替水平(subreplacement fertility)。 即每名妇女一生的生育数量少于2.1。在此情形下,如果没有外来人口迁入,人口数量最终会下降;但是正常来讲,不会立即下降,因为通常会有足够的育龄人口可以保持在大概10—20年内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在奥斯陆、斯德哥尔摩和里加,医院产房几乎全部都是空闲的;个别欧洲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只是暂时性地达到人口次更替水平。1980年以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出生率开始下降,而死亡率(特别是男性的死亡率)开始上升,人口衰退期迅速到来。

如果人口发展的这一模式持续下去,就意味着城市将恢复其人口黑洞的状态。1880年以前,由于死亡率之高,城市在消耗人口;在经过一个人口自然增长期之后,城市又以其出生率之低而开始消耗人口。今天的伦敦,一如其在1750年,如果没有外来移民,城市必定萎缩。(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伦敦已经不仅仅从英国其他地区,而且从加勒比海地区和南亚地区吸引了大量移民。)拉各斯和利马的生活是否最终也会像在伦敦一样导致人们不愿生儿育女呢?城市的生活条件会持续令其居民放弃为人父母的想法吗?关于这些,目前尚无明确的答案。或许未来无法预见的生物技术的发展会修正人口繁衍和家庭生活的传统形式。

从人口黑洞到人口激增,城市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城市化代表城市——广州


(文章来源:凤凰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