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12-23 类别:各国风情
宗教信仰与印度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印度是个民主国家,但是她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仍完整保有严谨宗教社会结构的国家,四千年来,不论是国土被侵略或是残害,甚至经过欧洲的殖民统治和政治动乱,这个文化依然没有改变。虽然现在因为高科技的摩登时代的来临,社会的改变似乎已经是个必然,但是印度的农村地方还是维持着千年以来不变的传统。印度的文化是很有弹性的,她会吸收包容任何外来文化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融合方式,如印度中国料理。
印度约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在全亚洲,印度教是最多人信仰的宗教,而她也是世界上少数尚存的古老宗教之一。印度教有许多不同的神祇,好几本圣书和各式的教条,让信徒透过重生或再度赋与肉体的仪式来达成最后的目标─灵魂的救赎。透过每一次的重生仪式,信徒可能会更接近或是远离最终的救赎,而决定性的指标就是你的因果。印度教的三个基本因素是礼拜(Puja)或是参拜、死者的火葬和种姓制度的实践。印度教是不会劝人改信宗教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你不是一出生就是个印度教徒,改变宗教信仰也不会让你变成一个真正的印度教徒。
佛教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创立于印度北部,在阿育王的时代迅速的传遍印度,但后来又渐被印度教所取代,现在的印度教徒则将佛陀视为印度教当中毘湿奴神的化身。目前在印度只有六百六十万佛教徒,但是印度北部重要的佛教大城如菩提迦耶、靠近瓦拉那西的鹿野苑和离库西那迦拉不远的哥拉浦现在依然是重要的朝圣地。耆那教当初也是为了改革印度教的婆罗门制度而在印度出生,兴盛的时期和原因和佛教有许多的共通点。印度的耆那教徒约有四百五十万,大多居住于西部或西南部的城市,但是在印度以外的地方并没有发现任何耆那教徒的踪迹。耆那教徒相信宇宙是无限大的而且并非由单一的神所创造,他们也相信只要依循耆那教先知的脚步,就可以得到最终的救赎。
在印度有超过一亿的回教徒,使印度成为全世界回教人口最多的国家。在邻近的国家如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回教是最主要的宗教,而印属克什米尔的查莫地区也有许多的回教徒。回教对印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艺术和饮食文化上。锡克教徒在印度约有一千八百万人,主要分布在旁遮普地区,锡克教创立的原意是要结合印度教和回教的优点,她的基本教义和印度教相似,但却极力反对种姓制度。锡克教的圣地是在阿米理沙(Amritsar)的金庙。
印度可以说是现代的巴比伦城,在那边没有所谓的官方印度语,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在英国殖民者撤出印度好几个世纪后,他们依然使用英文作为官方的语言。在印度有十八种语言是被官方所认可的,但是在1991年的调查中指出,印度尚有超过一千六百种的少数语言和方言。语言在印度是带有政治敏感议题的,不只是因为许多省份都是用语言来分界,还因为官方一直尝试想要让印度语代替英语成为官方语言,但是虽然印度语在北印度非常盛行,但是在南印度主要使用的却是德拉威语。印度的上流阶级仍坚持使用英语做为知识分子交流的语言,并且将之视为进入国际从商的通行证,也认为说英语可以显示他们的地位。但事实上,大约只有百分之三的印度人口认为英语是不可或缺的。
印度艺术的发展和宗教有绝对的关连,而要了解印度的艺术就必须要对印度的信仰有所了解。最明显的地方包括印度舞蹈、印度庙宇建筑和雕刻、军队和都市的建筑、手抄本的装饰画还有令人难以抗拒的印度音乐。虽然印度的音乐和西方的和声学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使一般外人比较难喜欢他们的乐曲,但也别因为这个样子就放弃尝试。
印度人非常喜欢他们的电影业,整个电影工业的中心孟买是全世界最大且最迷人的地方之一,被统称为宝莱坞,他们的电影有相当大的比例是通俗的音乐剧,当中有三个重要的元素:爱情、动作和音乐。你可以想象得到在大街小巷中可以看到什么样令人惊艳的电影海报,如果蓝波加上真善美再加上海滩美女,那就是印度电影大概的样子了。印度电影充满了欢乐,音乐上也非常的嘹亮悦耳,是不容错过的特殊文化。
并不是所有的印度教徒都吃素,虽然你到哪里都找的到吃素者,但是大多数严守吃素借律的人都集中在南部(较少受到吃荤的亚利安人和回教徒影响),还有印度西部的古加拉特。因为历史和天气的影响,吃素者在南北之间的分布有显著的差异。北方人吃较多的肉,饮食习关也偏向蒙兀儿风(Mughal),因为北方受到中东和亚洲的影响较深,他们重视香料胜过辣椒,面包也比米食盛行。在南方,米饭是主食,吃素的人也比较多,咖哩也比北方的辣。在南方的素食还有一个很不一样的特色,那就是吃饭不会使用食器,你只要用手下去挖就好─当然不是用你的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