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口低生育慢增长对社会发展的警示

发布日期:2014-10-12    类别:新加坡

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牵一发动而全身的基础性问题,事关人口本身的均衡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口过多或者过少,甚至负增长,都不是好现象。唯有适当适度适应的人口,才是利家利国的理想人口发展。

人口数量的合理控制固然重要,但人口结构的平衡、人口素质的大力提高则更重要。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彼此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中国在实行计划生育一开始,就强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并作为基本国策贯彻至今。

但由于急切遏制人口快速增长、大幅度增长,中国一些地方的计划生育竟然出现了人口数量锐减,人口素质却没有明显提高的现象,数量、结构与素质兼顾失调,问题孩子不是个别现象,困扰着家庭和社会。当然,这不能只归咎于计划生育某些环节没抓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应认账。

新加坡国家人口与人才署25 日发布报告称,截至今年6月底,新加坡总人口为547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这一增速为10年来最慢。报告称,在新加坡的总人口中,公民为334万,拥有永久居留权的外籍居民为52.8万,务工、留学等外籍人士为160万。

这些数据表明,新加坡人口增长慢,主要是公民增长慢,移民增长并不慢。比如:新加坡的公民人口在过去一年中仅增长了0.9%,永久居民人口基本持平没什么变化。相比之下,没有永久居留权的外籍人口却大幅度增加,增加了2.9个百分点。

从人口结构上看,新加坡公民中,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从一年前的11.7%增加到今年6月底的12.4%,增加了0.7个百分点。2004年,每一名老人对应的工作公民为7.6人,如今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5.2人,下降了2.4人。这意味着目前新加坡仅有不到6名工作公民负责一名老人的养老,而且供养的老人在增多,养老的工作公民在减少,反差加大。

新加坡人初次结婚的平均年龄从2010年到2013年,三四年的时间没什么太大的变化,男性为30.1岁,女性为27.8岁。不过,这个期间的生育率升降明显。在2012年攀升至平均每名女性生育1.29个孩子之后,转过年,也就是只隔了一年,到2013年就又有回落,跌至1.19个,远远突破了国际公认的1.3超低生育率红线。

由于低生育、慢增长,新加坡不得不启动奖励生育和鼓励移民的政策,以此增加人口。事实说明,低生育、慢增长超过了合理范畴,就有跌进人口负增长底谷难以起死回生的危险。

新加坡第一个阶段的计划生育,为上个世纪60年代。1959年开始自治的新加坡,到了1965年时才建国。建国初期,他们提倡国民每个家庭只生三个孩子,但许多家庭还是生了四五个孩子,主要是低收入家庭和低文化水平的人,结果导致这部分家庭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人口素质也不高。

第二个阶段的计划生育,为上个世纪70年代。新加坡考虑到人口增长过快,因而调整人口政策,要求每个家庭只生两个孩子,并在媒体中广泛宣传,还推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以平抑。一是妇女生第三孩没有产假,没有政府津贴(政策内生育是有政府津贴的);二是申请组屋推迟四至六年(新加坡82%的人居住政府组屋,正常情况从申请到进驻需等三至四年);三是子女就读名校资格受限制;四是凡是文化水平在10年以下的妇女,在生育二孩后实行绝育措施的奖励一万元(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因而许多人调整了自己的生育行为,少生了,多数人只生二孩,迟生了,多数华人青年兴起晚婚。同时,也改变了部分低文化、低收入家庭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恶性循环的状况,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少生已成为新加坡国民的普遍现象。

第三个阶段的计划生育,为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新加坡在80年代后期发现随着年轻一代生育观念的变化,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出现老年化现象,因而政府又调整相关政策鼓励人们生育第三孩,并对生育第二孩的奖励3000元,生第三孩的奖励6000元,计划将本国公民从370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450万人。

新加坡人口低生育、慢增长的重要警示在于,严防超低生育惹出人口负增长的严重后果:人口老年化加剧,养老不堪重负;人口结构失衡,殃及民族繁衍延续;劳动人口减少,劳动力资源萎缩,家与国的生存发展、安全保障,等等,都将成为难以破解的大难题。

相关文章